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。

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

全区建设

八大城乡建设工程展现新貌。新龙国际商务城加快公共基础设施建设,核心区内道路建设全面展开,新龙湖湿地公园二期初见形态,科技金融中心、新桥电商产业大厦启动建设。通江路中央商务城全面实施“退二进三”,完成500亩地块收储,中央艺术公园设计方案基本形成。 [全文]

更多>>经济发展

(一)经济发展稳中有进。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82亿元,同比增长11.5%;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9.3亿元,同比增长7%;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22亿元,同比增长18%,其中工业投入420亿元,增长17%。完成工业总产值2938亿元,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880亿元,同比均增长11.5%。地区生产总值、工业总产值、固定资产投资、工业投入等增幅均列全市前茅。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60家,其中3000万美元以上项目11个,全年完成工商注册外资9.2亿美元,实际利用外资8亿美元;预计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107亿美元。

(二)重大项目实现突破。紧紧围绕年初市委、市政府下达的“122”重大项目突破目标,攻坚克难、真抓实干,签约落户总投资超100亿人民币项目1个,超50亿人民币和5亿美元项目各1个,超3亿美元项目2个,引进重大项目数量创高新区历史之最。同时,项目推进机制进一步完善,列入市重点的45个项目,累计完成投资165亿元,新日化学、合全新药等12个新建项目全面开工。更多详情>>

更多>>科技创新

常州高新区2015年建成国内一流创新型园区的目标,通过全区上下3年来的努力,已渐行渐近。

光伏、创意、生物医药、新能源车辆四大新兴产业,近3年年均增长44%;国家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已达284家,在全省开发区中位列第二;去年,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926亿元,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52.2%。

尽管光伏产业遭遇欧美“双反”壁垒,高新区光伏企业却逆中求进,不断拓展新兴市场,龙头企业天合光能成为全市首家销售超百亿元的创新型企业,光伏产业被科技部认定为首批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。

创意产业基地荣获国家首批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,连续成功举办九届中国(常州)国际动漫艺术周活动,国家广告产业园挂牌运作。

扬子江紫龙药业、北大未名、兴和制药等一批高品质项目相继落户生物医药产业园。更多详情>>

更多>>城乡建设

在国家环保部规划院研究员杨金田看来,常州高新区这几年的工作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,“这是一个宜居生态的城市!”如今的高新区,是产业发展的高新区,科技创新的高新区,也是城市建设的高新区。“产、城、人”,三者融合,以人为本。今年,常州高新区围绕“8585”重点工程,奋力推进新龙国际商务城、通江路中央商务城、环球恐龙城、天合太阳城、新龙生态林、小黄山旅游度假区、城乡生态环境提升工程和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等八大工程,“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”通过验收,“省绿色生态建筑示范区”也成功获批,一个生态化、国际化的滨江新城正迈步走来。

畅:基础设施全力推进

区市政绿化所的周勇依稀还记得2010年汉江路的“白改黑”工程,那是高新区35条道路“白改黑”的第一条道路,如今,快5个年头过去了,高新区的道路在周勇们这样一批建设者的手中,密织、扮靓。 更多详情>>

更多>>民生工程

常州常高新之民生工程:社会事业全面提速,社会保障巩固提升,社会治理切实增强,民生民本持续改善,社会事业全面提速,教育优质均衡发展。

飞龙实验学校、罗溪中学、香槟湖小学等5所学校竣工启用,新桥初中、滨江中学等9所学校建设进展顺利,成功通过省“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”现场验收;卫生服务功能深层拓展,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规范化建设全面启动,新北人民医院国际诊疗中心投入试运行,低成本“健康海云”二期工程全面实施,“单独二孩”政策顺利推进,春江镇成功创建省级“卫生镇”;群众体育设施不断完善,新增7个全民健身示范工程,10所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,42个农村社区“10分钟体育健身圈”全面建成,组织参加十八届省运会获得金牌突破50枚,在全省区县名列前茅;历史文化名城建设持续推进,孟河镇成功入选“中国历史文化名镇”。 更多详情>>

更多>>精神文明

常州高新区:为民务实清廉气 从严落实党纪党风 专心淬炼作风作为。

召开93场座谈会,提出6454条批评和自我批评意见,出台29项长效机制文件,精简各类会议72个,腾退办公用房1.16万平方米,压缩“三公”经费6280万元,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10个,公开和简化办事程序16项,排查信访积案55件。

这是新北区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中交出的“账单”。自2014年2月活动启动以来,在10个月的时间里,全区23个区级机关部门、9个镇(街道)、108个村(社区)的1306个党组织、2.73万名党员,以“为民务实清廉”主题,以“四转四升”(进一步转变思想认识、转变精神面貌、转变服务方式、转变工作作风,进一步提升工作效能、提升服务水平、提升群众工作能力、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)为目标,通过一系列实实在在的举措,从严落实党纪党风,专心淬炼作风作为,在全区广大党员干部中展现了作风建设的新常态。 更多详情>>